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FACTFULNESS: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作者: 漢斯.羅斯林, 奧拉.羅斯林, 安娜.羅朗德 (Hans Rosling, Ola Rosling, Anna Rosling Rönnlund)
簡介與購書連結:
Findbook: 書籍簡介/購書連結
比爾‧蓋茲2018年度選書 「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比爾‧蓋茲
作者於TED的演說
閱讀筆記
- ⼆元思考簡單, 但現實世界往往不是非⿊即⽩
- ⼈們習慣使⽤善惡分明的⼆元思考, 媒體報導也是集中在貧富的兩極, 對立的兩面, 正邪的對立
- e.g
- 過去 "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標準已不敷使用, 若以過去"已開發國家"的標準, ⽬前多數國家已達標. 然許多人仍二元性地認為多數人類仍停留在過去認定的開發中國家
- 世界銀⾏重新將世界分成四個所得等級.
- 如何扭轉⼆元性直覺偏誤
- 看數據, 比較歷史平均值與歷史極值
- ⾏為: 對壞事的留意多過於好事. 可能有以下原因
- 對過往的錯誤記憶
- 數世紀以來, ⼈們會美化過去的記憶, 嘆著今不如昔.
- 媒體選擇性報導
- 媒體為了吸引⼈們的⽬光, 聚焦在負⾯報導上⾯, 諸如戰爭/飢荒/天災/貪腐/疾病肆虐/政策錯誤/⼤型裁員/恐怖攻擊等.
- 憑感覺
- ⼈們沒比較過去與今⽇的數據, 純憑感覺判斷.
- 違反群眾意識
- 對未來樂觀易者被套上"對現有缺點視⽽不⾒"的標籤
- 以數據看來, 世界仍持續好轉. ⼼態上, 慶祝現有的成功是⼀回事, 與"繼續改善現況"兩者並不衝突
- 如何扭轉負⾯型直覺?
- 確認狀況. 縱使狀況糟糕, 但也要確認是否仍在"往變好的路上"
- 預期壞消息會被渲染
- 不須美化過去
- 直覺上覺得趨勢的構成為線性關係線性, 然⽽實際上未來⾛向有各種可能 (諸如趨緩, 反轉, 指數成長, etc.)
- 因應演化需要, 動物有最壞情況的預期(恐懼)⼼理, 如第⼀時間的杯⼸蛇影.
- 媒體的推波助瀾
- 媒體報憂不報喜. 如空難⼀旦發⽣則全⽇撥放, 然2016年4000萬個商業航班僅發⽣10件致死案件, 出事率僅0.000025%
- 常⾒恐懼性報導: 天災, 空難, 戰亂, 汙染, 恐怖攻擊等
- DDT對⼈體實為"輕度有害", 使⽤應謹慎但並非⼀無可取. 比⽅說, 在飽受蚊害的難⺠營, DDT為便宜有效的利器.
- 化學性的食物添加劑常要"過量"才會對⼈體有害, 但⼈們仍會直覺性避開
- 對眼前或關注的事物放⼤, 但此事物可能只占全體的⼀⼩部分. 若只專注眼前, 注入過多的資源, 有可能因⼩失⼤
- e.g.
- 偏鄉醫師資源有限, 若將資源盡數投入眼前的病患⽽忽略了背後的防治⼯作對整個群體的助益有限.
- 如何扭轉失真性直覺
- 比對數字, 找出key point
- 把握80/20法則, 把資源投在關鍵地⽅.
- 善⽤除法, 看平均⽽非加總.
- e.g.
- 中國等新興市場排碳量提升遭已開發國家指責. 雖中國總量碳排極⼤, 但⼈均碳排仍遠低於美國.
- 已公認⽬前排放的⼆氧化碳為過去50年第四級國家所累積.現在加拿⼤⼈的⼈均碳排為中國的2倍, 印度的8倍.
- 所得前10億的⼈貢獻了50%的碳排, 末10億的⼈貢獻了1%的碳排.
- 會下意識地把事物做分類和概括. 此為天性使然, 讓事物能分⾨別類, 讓種種想法有個架構. 想像⼀下, 若我們把所有事物都視為獨⼀無⼆, 那我們便不易⽤⼀套⽅式描述世界. 然⽽, ⽔能載⾈亦能覆⾈. 此直覺可能讓我們誤把很多不同的事物, 不同的⼈, 不同的國家歸成同⼀類, 然⽽他們之間實際⼤不相同.
- e.g
- 非洲有54個國家, 有10億左右的⼈⼝. 但同為非洲國家的索⾺利亞與突尼⻄亞的⼈均壽命差了2X年, ⼈均GDP差了1萬多.
- 化學恐懼症: 看到⼀些化學物質有害便認為所有化學物質都有害. 然⽽, 天然不⼀定好, 化學不⼀定有害.
- 宿命型直覺認為固有條件與特質決定了個⼈, 家庭, 國家, 宗教或文化的命運. 在古代, 環境鮮少變動, ⼈們不習慣重新評估事物, 於是在了解事物後便假定其不會再變動.
- 如何扭轉宿命性偏誤
- 抱持"緩慢改變並非沒有改變"的認知
- 縱使每年只成⻑1%, 70年後也是倍翻
- 樂於更新知識
- 如瑞典過去是社會主義國家, 但⽬前已逐步鬆綁. 如今學校已可商業導向, ⾃由賺取獲利
- 任何觀點都有其限制, 沒有⼀個解⽅可以套⽤在所有地⽅. 如⾃由市場機制的概念簡單漂亮, 於是政府的⼲預就被打成洪⽔猛獸. 但⾃由市場也造成了⼤者恆⼤的市場壟斷以及兩極化的貧富差距.
- 很多專家在單⼀領域表現亮眼, 但單⼀領域的觀點並⼀定能套⽤到其他領域
- ⻄⽅諺語"給孩⼦⼀個槌⼦, 什麼都像釘⼦". 得來不易的知識在某領域上得以使⽤並無代表可以到其他領域套⽤.
- 要降低⾚貧地區的孕婦死亡率, 醫學上的直觀是要訓練醫護⼈員如何剖腹以及處理⾎崩與感染. 然⽽, 實際狀況: 很多孕婦受限於交通, 根本到不了醫院.
- 提升學⽣學習表現. 教育專家想⽅設法改善教材, 在學校提供師資. 然⽽,若基礎設施不⾜, 學⽣回家無電可⽤, 在⽇落後無法讀書的問題沒解決仍是事倍功半.
- ⺠主非單⼀解⽅
- 這話題很棘⼿, 但我會試著論述. 我堅信⾃由⺠主是國家運作的最佳⽅式, 像我這樣的⼈往往想宣稱: ⺠主⾃由會帶來諸如和平, 社會進步, 健康提升與經濟成⻑等美好事物, 甚⾄認為⺠主是這些美好事物的前提. 然⽽, 有⼀件難以接受的事: 現有證據並不⽀持此論點.許多非⺠主國家也在經濟與社會上取得⻑⾜進步. 南韓從第⼀級邁向第三級快過所有國家(不計產油國), 但那段時間始終採取軍事獨裁. 在2012到2016經濟成⻑最快的前10國家中, 有9個國家在⺠主程度得分偏低.如果說明主是經濟成⻑與健康提升的前提, 只怕會被現實所反駁. 較佳的說法是, 把⺠主當作⽬標, ⽽不是當作其他⽬標的前提.任何單⼀指標的進步都不能保證其他⽅⾯的進步, ⼈均GDP不能, 兒童⽣存率不能(如古巴), 個⼈⾃由不能(如美國), 甚⾄⺠主也不能. 我們無法單靠單⼀指標衡量國家的進步, 現實比這更複雜.
- 獵巫⼼理
- e.g.
- 製藥⼤廠沒在做非洲危害⾚貧階級的疾病疫苗
=> 怪罪製藥廠員⼯? 非也, 員⼯受命於老闆
=> 怪罪製藥廠老闆? 非也, 老闆受命於董事會
=> 怪罪製藥廠董事會? 非, 董事會成員由股東推舉
=> 怪罪製藥廠股東? 股東以退休基⾦回⾸. (退休基⾦為確保基本利潤與基⾦穩定性, 不追求股價成⻑, 追求穩定股利收入. 製藥類為退休基⾦喜歡的標的之⼀). 環環相扣, 怪罪任何⼀⽅皆無濟於事. - 歐洲常⾒的⾛私難⺠: 再次被發現有數千名搭著橡⽪艇要逃到歐洲的難⺠遇難
=> 難⺠怎麼會出現在橡⽪艇? 難⺠付每⼈1000歐元給⾛私犯
歐洲國家很多簽署了⽇內⽡公約, 難⺠為什麼依⽤公約尋求癖護, 機票太貴嗎?
=>⼟⽿其到瑞典的機票也不過50歐元, 遠⼩於給⾛私犯的1000歐元.
莫非難⺠到不了機場?
=>非也, 機場很多
那為什麼難⺠不搭機前往?
=> 到了機場後被航空公司⼈員攔下來了. 因2001年起歐盟為了抑制非法移⺠, 若航空公司將無任何文件的⼈送往該國, 需⽀付其遣返費⽤. 雖符合⽇內⽡公約的難⺠不在此限, 但航空公司櫃台⼈員無從判別該旅客是否符合⽇內⽡公約之難⺠條件. (實務上, 縱使⼤使館要確認該⼈員是符合⽇內⽡公約的難⺠都需要8個⽉). 從結果看, 若旅客無簽證, 航空公司皆不予登機.
- "機會稍縱即逝, 現在就要做決定"的直覺. 然⽽, 在資訊未備妥時的第⼀時間判斷失誤率⾼.
- 許多業務員就⽤"這是期間限定的商品"來達成其⽬的; 社運⼈⼠也⽤"現在是關鍵時間"來督促⼈們改變⽣活習慣.
- "我們要創造恐懼"美國前副總統⾼爾便⽤此⽅法試圖喚醒⼈們正視排碳問題.
- 相較之下, ⼈們對時間較遠的問題甚少危機意識, 如退休⾦準備.
- 如何扭轉急迫型⼼理偏誤
- 緩下來, 冷靜思考.
- 分析情勢, 多⽅資料蒐集, 客觀數據分析
- 保持謙虛, 務實了解⾃⼰的侷限. 在發現新事物時願意改變觀點
- 保持好奇, 對世界保持開放態度. 世界會⼀直改變
- 作者擔⼼的五⼤全球危機
- 全球傳染病
- ⾦融崩潰
- 世界⼤戰
- 氣候變遷
- ⾚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