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閱讀] 情緒勒索〔全球暢銷20年經典〕: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

情 緒 勒 素 
, - 、 10 Ⅱ ONAL 
情 緒 勒 索 - 遇 到 利 用 恐 懼 、 責 任 與 罪 惡 感 控 制 你 的 人 該 怎 麼 辦 ? 
蘇 , 佛 沃 Susan Forward, 唐 卜 費 Donna Frazier Glynn 丨 究 竟 出 版 社 獌 份 有 限 公 司 
Paperback | p io shelves

書籍簡介
情緒勒索: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
Emotional Blackmail: 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
作者: 蘇珊‧佛沃, 唐娜‧費瑟  (Susan Forward, Donna Frazier)

購書連結
Findbook: 情緒勒索〔全球暢銷20年經典〕: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

閱讀筆記
(筆記匯出未再編排 排版不佳 請多包涵)
  • 推薦序-海苔熊
    ○ 情緒勒索的過程
      § 要求-壓力-威脅-順從-舊事重演
    ○ 情緒勒索的背後-人性的三大弱點
      § "改變"是最困難的事: 維持現狀的痛苦是可以預期的, 但採取改變後狀況難以預料
      § 缺乏付諸行動. 知道被勒索了, 但仍無採取行動.
      § 情緒勒索的傳染. 用被他人勒索的方式勒索別人
  • 作者序
    ○ 情緒勒索的"迷霧" (FOG, 為以下三字的縮寫: Fear 恐懼, Obligation 責任, Guilt 罪惡感)
    ○ 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 觀察那些對你意義重大的人, 有沒有以下行為:
        1) 如果你不照做, 他們便威脅你日子難過?
        2) 如果你不順從, 他們便威脅斷絕往來?
        3) 如果不照他們的意思做, 他們會明言或暗示的方式告訴你他們被忽視了, 心情很受傷或很沮喪
        4) 不論你付出多少, 他們總是需索更多?
        5) 他們通常假設你一定會讓步?
        6) 常常漠視或看輕你的感覺或欲求?
        7) 對你做了許多承諾, 但常食言?
        8) 當你不讓步時, 便往你貼上"自私/邪惡/貪婪/沒心肝"的標籤?
        9) 當你承諾要讓步時, 他們便很好講話; 當你不退讓時, 他們就翻臉不認人?
        10) 將金錢當作逼你讓步的利器?
    ○ 使用情緒勒索當手段的人, 很少是存心要勒索我們的. 他們想要的是尋求安全感和掌控權. 無論外表多有自信, 內心常為焦慮的.
  • Ch1 診斷
    ○ 當雙方有衝突時
      § 互惠的解決方法
        □ 開誠布公地討論你們的衝突點
        □ 知道你的感受與考量
        □ 找到你不遵從他們要求的原因
        □ 不推卸造成彼此衝突的責任
      § 若對方目標只是讓你屈服, 他們常用的手段
        □ 試圖掌控你
        □ 不理會你的抗議
        □ 堅持他們在性格及動機優過於你
        □ 對於你們間真正的問題採取逃避態度
  • Ch2 勒索的四種型態
    ○ 施暴者
      § 四種中最容易辨識.
        □ 積極型施暴者: 只要杵逆他們, 他們便容易怒髮衝冠, 典型的"不聽我的, 後果自行負責".
        □ 消極型施暴者: 只要杵逆他們, 他們就低頭生悶氣.
      § 積極型施暴者
        □ 施暴者可能不了解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別人有多大影響, 也沒注意到自己竟常常威脅別人或要奪走別人珍惜的所有物.
        □ 十之八九他們只是隨口說說的氣話, 但萬一他們真的做了, 後果便極為嚴重.
        □ 不敢杵逆的孩子
          ® 即使在孩子離家後, 有好長一段時間, 父母仍常保有對孩子的控制權, 他們會覺得自己應該幫孩子決定另一半, 該如何撫養子女, 該住哪裡, 該如何生活. 因孩子常會順從父母, 不敢違逆, 父母就理所當然地運用這強大的影響力: 如果父母用遺囑或金錢相關的承諾強化自己的權威, 施壓在孩子身上, 孩子就更不敢杵逆.
          ® 當父母對孩子婚嫁的對象有意見時, 孩子會陷入兩難的窘境. 受到情緒勒索的孩子可能會天真的相信, "為了全家的和諧, 他這次最好讓步, 下次會有一個合格人選出現". 當然, 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看法罷了.
          ® 案例
            ◊ 賈許:
            我爸爸是虔誠的教徒-我們全家都信奉天主教, 而且希望家中每個成員都會在教堂裡完成終身大事. 我很幸運, 在玩壁球的時候認識了這位猶太女孩貝絲, 於是我們戀愛了. 我曾試著跟老爸討論這件事, 但他每次都會大發脾氣. 他威脅我, 如果我要和貝絲結婚, 他絕對不會投資我那項計畫很久的生意, 也會把我的名字從他的遺囑中刪除. 他可能會說到做到. 於是, 我不能帶貝絲回家, 甚至不能提到他, 這實在很荒謬. 我找不到跟爸爸討論這個話題的切入點. 我真的試過了. 他會說"不要再討論這件事了", 然後走出房間. 我不斷自問, 我是拍賣品嗎? 我的靈魂值多少錢? 我應該不要理會家人的反應, 還是要對他們撒謊, 假裝貝絲已經不存在了? 我快要被這個問題搞瘋了! 這不只是能否得到遺產的問題- 我和家人的關係一向很親密, 我無法一直跟他們撒謊.
            賈許希望在對父母讓步的同時, 也能爭取到自己想要的, 但不論怎麼絞盡腦汁, 仍無法兩全其美. 他能對父親讓步又不必放棄貝絲的唯一方法: 對父親隱瞞所有的真相.
            想要避免施暴者的暴怒, 我們會做出些連自己都會驚訝的事: 說謊, 保密和通風報信 - 以便讓施暴者相信我們對他的忠誠.
            但這也背叛了貝絲: 不得見光的地下情人讓貝絲覺得自己不被重視. 男女雙方都知道終究有東窗事發的一天, 屆時只怕會有更大的波瀾.
      § 消極型施暴者
        □ 消極型施暴者不用語言來表達感受. 也因如此, 最讓人難以招架. 因為他們不說出自己的感覺
        □ 他們將自己隔離在外人無法進入的空間, 冰冷地對待身旁的人.
    ○ 自虐者
      § 用自殘的方式逼迫別人. 如"若離開我, 我就絕食/自殺". 利用他人的不忍心逼使別人就範
    ○ 悲情者
      § 他們讓你知道他的狀況不好, 暗示你該怎麼做否則他只會過得更糟. 若你不照做, 那錯便在你. 他們看起來很脆弱, 但實則為一個沉默的暴君.
    ○ 欲擒故縱者
      § 四種中最工於心計者. 他們對我們發出正面訊息, 允諾若完成他們的要求, 便可以滿足我們所求, 無論是錢財或愛情. 但往往他們的要求達到的機會微乎其微, 於是彷彿在我們面前釣著蘿蔔, 怎麼追也追不到.
    ○ 沒有必要把情緒勒索者視為洪水猛獸, 實際上, 他們多半非出於惡意, 往往只是比一般人更在乎自我的利益. 這些人常是我們生命中重要的人物, 因此, 把"情緒勒索"者的標籤貼在他們身上, 絕對不是我們所樂見. 也因此, 仔細檢視他們的行為有相當程度的困難. 但這對於將整理絮亂的關係回歸堅實, 卻是重要的一步.
  • Ch3 令人盲目的迷霧
    ○ 此迷霧指"Fear 恐懼, Obligation 責任, Guilt 罪惡感"的集合體. 這也是情緒勒索者加諸在親友上的三種感覺. 這種比喻應該很容易理解, 這三種情緒會讓人無處可逃, 無所適從, 並且感到沉重的負擔.
    ○ 雖然情緒勒索者的"迷霧行動"似乎是經過精密思慮的計畫, 但大部分的情緒勒索者幾乎都是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進行的.
    ○ 迷霧
      § 恐懼
        □ 情緒勒索者常會這麼表示: 若不照我的方向去做, 我會
          ® 離你而去
          ® 反對你的意見
          ® 不再愛你
          ® 對你大吼
          ® 讓你慘到極點
          ® 跟你拚了
          ® 把你開除
          不論是哪一種, 他們都是在抓住我們的恐懼. 事實上, 情緒勒索者最讓人難受的是, 我們對這些情緒勒索者的信任, 想要與他們建立親密關係的念頭全被推翻了
      § 責任
        □ 每個人都會被一些規則和價值所束縛. 要對別人盡什麼責任? 負責/退讓/忠誠/利他/自我犧牲的原則, 我們又得遵循那些規範? 這些規則都根深蒂固得牽制著我們. 一般情況, 這些社會規則塑造出倫理與道德重要的基石; 但若失去了平衡, 便會使只有一方承擔責任與退讓.
        □ 情緒勒索者試圖試煉我們的責任感, 甚至用上了宗教與社會傳統來強調這些論點
          ® 父母在 不遠遊
          ® 尊敬(服從)你的父親
          ® 上司是對的
          情緒勒索者會對"施與受"定義新的界線, 不管你喜不喜歡, 都得讓他們有求必應. 這使得平常受他們慷慨對待的我們感到困惑, 無形中, "愛與甘願"變成了"義務與責任"
        □ 常見的案例
          ® 受家暴所困的母親(父親), 因不願成為破壞家庭的劊子手, 寧願繼續維持著早已破碎不堪的關係, 也不選擇讓孩子歷經家庭環境的巨變, 或得處理孩子面臨的痛苦與困惑.
          (從作者的家庭諮詢經驗看來, 雖然父母通常認為"為了孩子"不應離婚. 然而, 對於每天都要面對父母親之間充滿敵意與絕望的孩子來說, 比起離婚, 現狀更不堪入目.)
      § 罪惡感
        □ 作為一個有良知, 責任感的人, "罪惡感"可說是一項必備的人格要素. 在未必扭曲的情況下, 只要我們違反了自我與社會的規範, 它會讓我們產生不舒服與自責的感受. 如此一來, 我們的"道德指南針"便得以運作
        □ 無中生有的"欲加之罪"為情緒勒索者常用的工具. 推卸責任的"都是你的錯"會讓我們捫心自問"我是否傷害到了別人?". 大部分的人會在這傷害指控下產生罪惡感, 而忽略了事實可能不是如此
        □ 翻舊帳
          ® 過去的把柄為情緒勒索者常用的勒索工具. 於是, 有了無限期的勒索. 罪犯有出獄的一天, 但被勒索者卻可能無限期地受到勒索
  • Ch4 四大手法分析
    ○ 二分法
      § 在"聰敏"且"善意"(我都是為你好)的情緒勒索者看來, 之所以會有衝突, 都是一場誤會. 簡單說, 我們誤會了他們, 壞人是我們, 他們是無辜的.
      § 他們認為他們的方式才是最棒的, 我們應當照做. 若稍有不從, 便會往我們貼上自私/愚昧/脆弱等標籤以強化自我立場. 於是我們開始懷疑是非對錯, 質疑是否要與對方繼續爭執. 我們後來之所以會讓步, 是因為我們的家人朋友(勒索者)應該當處事正確的, 心地善良的.
      § 我們"變壞了". 藉由挑戰我們的價值觀施加我們壓力. 最常見於家庭紛爭. 當長輩想要對晚輩行使控制權時, "愛/尊敬"與"順從"畫上等號.
    ○ 病態化
      § 有些勒索者會表示, 我們之所以不遵循他們的要求, 是因為我們病了. 除了欲加之罪外, 再往我們貼上"神經質, 歇斯底里, 心術不正, 你還沒從過去的傷痛走出來"等標籤, 形成自信與自尊的打擊.
        □ 我們與勒索者所共享的秘密, 恐懼與驕傲, 現在都成了他們的武器. 於是我們不願提起的痛苦往事(離婚, 爭奪小孩監護權, 墮胎等)成了他們指控我們情緒不穩定的"證據". 對勒索者而言, "我們病了"成了強化他們立場的理由.
          ® 病態化的字眼若來自專業的權威人士(如醫師/教授/律師/治療專家等)時更具說服力. 但也因此, 這些專家有時會因此而為所欲為
    ○ 聯合陣線
      § 勒索者以他的觀點分享給他的親朋好友, 意圖組聯合陣線對我們施壓. 藉由拉攏我們所關心和尊敬的人, 讓我們感到孤獨與挫敗.
    ○ 負面評比
      § "你能不能學學xx" 藉由另一個符合勒索者構想的個案, 訴說著你的不是. 此讓你覺得自己不好而感到焦慮. 藉由這個焦慮, 勒索者便能遂其所願.
      § 家庭之外, 工作場合也容易出現此狀況. 主管藉由此方式讓同仁間彼此競爭以取得最大利益. "xx都能配合加班, 為何你不能", "這件事若給yy處理, 時間可減去一半". 然而, 客觀而言, 每個人的時間分配不同, 能力面向不同, 此法不宜任意使用
  • Ch5 情緒勒索者的內心世界
    ○ 厭惡被打敗. 他們把"輸贏不重要, 重要是過程"的千古名言倒置成為"過程不重要, 只要能贏就好", 對他們來說, 尊重他人的感受/公平待人/施與受的原則不是那麼重要, 獲得勝利才是最後的宗旨
      § 可能原因
        □ 禁不起被拒絕/挫折
          ® 向人求助索求的慾望不是錯誤, 為了獲取所需, 甚至使用懇求/哀求也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 只要有人說"不"我們都須尊重且接受
          ® 情緒勒索者常反其道而行. 對他們來說, 被拒絕的受挫成了壓力的引爆點而非妥協的第一步. 換言之, 他們無法容忍挫折的出現.
          ® 常見於從小養尊處優的天資驕子. 從小到大不管要什麼都能手到擒來, 看似好命但也喪失學習面對挫折時所需的應變能力
        □ 缺乏安全感
          ® 常見於幼年時遭遇不佳(如父母離異等)導致對安全感的匱乏的案例. 由於此無助感長年揮之不去, 成年之後會下意識地避免痛苦重演, 也因此學會依賴別人. 但若那"唯恐被剝奪一切"的恐懼過大, 有可能是用不恰當的方式依賴他人.
        □ 認知差異
          ® 情緒勒索者"自己認知"的所作所為與"實際上"的所作所為之間可能有極大差距. 施暴者不覺得自己在荼毒別人, 反而覺得自己在"維持秩序"或是"做應當的事". 他們自認主權在握, 就算真的傷害了我們也無妨.
        □ 替你上一課
          ® 常見於長輩對晚輩的管教. 他們認為他們的處罰對我們是有幫助的, 所以縱使傷害了我們也不會有太多的罪惡感. 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所作所為都是為我們好.
        □ 意圖"維持關係"
          ® 常見於已瀕臨破碎的親密關係. 彼此的關係已惡劣到情緒勒索者用些手段才能使對方有所回應, 即使這回應是負面的.
    ○ 雖然情緒勒索者藉由一些技巧取得了優勢, 但也對彼此關係造成了不可彌補的裂痕. 占了上風似乎讓勒索者覺得自己離勝利近在咫尺, 但實則不然. 他們往往沒想到這些行為會產生什麼後果, 沒想到對方妥協後對他們本身造成什麼影響
      § 案例: "他看起來好和善, 因為他認為我已經向他投降了. 我向他撒個嬌, 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 但事實是, 我重新檢視了自己的感情, 發現我正和我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我們的愛早已消失無蹤了"
    ○ 弔詭的是, 情緒勒索的施暴者往往也是充滿恐懼與害怕孤獨的. 縱使勒索得逞, 卻也造成周遭的不快. 久而久之, 周遭的人選擇離開, 至局面卻是施暴者最不想見到的.
    ○ 遠離情緒勒索
      § 要遠離情緒勒索者的心理攻勢, 最重要的是要體認一個事實: 雖然狀況看起來因你而起, 但大部分的情況並非如此. 相反的, 這些起因於情緒勒索者為了尋求安全感的舉動. 謹記: 一個巴掌拍不響, 情緒勒索之所以會成形, 雙方都有責任.
  • Ch6 一個巴掌拍不響
    ○ 情緒勒索不是獨腳戲, 如果沒有另一方的"主動參與"就無法成立. (此"主動參與"包含了明知事情不合理卻默許他發生)
      § 檢視: 當受到勒索人的壓力時, 是否曾 (只要符合任一項皆屬被勒索)
        □ 屈服他們的要求
        □ 感到挫折與憤慨
        □ 擔心拒絕會有罪惡感
        □ 擔心彼此關係因不讓步而生變
        □ 即使有其他人可以幫忙, 你卻成了唯一的求助對象
        □ 相信"自己對別人負責"比"別人對你負責"來的重要
      § 檢視: 當受到勒索人的壓力時, 是否覺得以下任一項是困難的 (只要符合任一項皆屬被勒索)
        □ 堅持自我原則
        □ 面對壓力
        □ 設限
        □ 讓情緒勒索者知道他們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 易被情緒勒索的人格特質
      § 極重視他人認同
      § 極怕他人發怒, 害怕與他人發生爭執
      § 易自責者, 把所有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 濫好人/同情心過度旺盛, 因同情勒索者而不願其期待落空
      § 缺乏自信, 以為對方是對的. 尤其對方組成連線用人海攻勢時更以為自己是錯的
    ○ 在互動的過程中, 情緒勒索者會觀察我們的限度來決定他們行為的強度.
  • Ch7 情緒勒索的影響
    ○ 情緒勒索的負面影響
      § 奪走我們的重要資產-自我完整性.
        □ 自我完整性檢視清單
          ® 我堅守立場
          ® 我不讓恐懼主宰生活
          ® 我敢跟傷害我的人據理力爭
          ® 我可以決定我的道路, 不必他人插手
          ® 我信守對自己的承諾
          ® 我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 我不會出賣別人
          ® 我說實話
      § 健康影響
        □ 情緒勒索常讓人陷入有苦說不出的窘境. 然而, 痛苦會從其他面向表象出來: 沮喪, 憂鬱, 暴飲暴食, 頭痛欲裂等
      § 好景不再的相處模式
        □ 情緒勒索讓任何關係都變得不再可靠, 善意與信任面臨實質崩壞. 少了善意與信任, 那彼此關係將淪落為空泛的人際關係. 被勒索人不願意與勒索人分享生命的重要時刻, 彼此的對話也有了改變
          ® 不再分享丟臉的事 (可能會被揶揄)
          ® 不再分享悲傷, 驚嚇與不安 (可能提供線索題材)
          ® 不談願望, 夢想, 計畫, 目標 (可能會被指責自私)
          ® 無法再無話不談, 尤其刻意避免部分話題
          簡單說, 剩下的多半是戰戰兢兢, 敷衍, 窒息的沉默. 而在這看似平靜之下, 其實有個持續擴張的裂痕
        □ 當一段關係已不再穩固, 我們會用各種方式粉飾太平: 我們假裝仍在著那些壓迫我們的人, 即使我們早已厭倦了這壓迫關係. 於是彼此關係從以前的親密關懷變成後來的虛偽敷衍, 彼此都隱藏了自我
  • Ch8: 改善的前置作業
    ○ 自我意念強化
      § 與自己立約, 寫著能堅守立場
      § 發出聲音, 告訴自己做得到
    ○ 改變彼此相處模式的SOS三步驟: 停下來 -> 冷靜觀察 -> 擬定策略 (SOS: Stop, Observe, Strategize)
      § Step1: 停下來
        □ 不必馬上回應情緒勒索者的任何要求
        □ 遠離壓力, 爭取思考時間. 拖延的方士諸如
          ® 我現在不能給你任何答案, 我需要思考時間
          ® 這件事非同小可, 我不能輕易下決定
          ® 我不確定對你的要求有什麼看法, 我們可以之後再談嗎
          ® 若再被逼問, 必要時採取鬼打牆式的跳針回應: 我在想, 還沒想好
          ® "我不知道", "等我想好了再通知你"
        □ 若勒索者不願意放棄任何程度的控制也不接受拖延, 先緩和彼此氣氛. 用語諸如
          ® 這不是一場權力鬥爭
          ® 我不是要控制你
          ® 我需要更多時間思考你的要求
        □ 若勒索者雖接受拖延但擺一副鬱鬱寡歡, 記得放下良心不安, 狠下心堅持下去
        □ 尤其若捲入兩位朋友或家人的爭端中, 讓自己遠離風暴的方式就是不要替任一方傳話或當調停者: 讓他們直接溝通.
      § Step2: 化作旁觀者冷靜觀察.
        □ 試以第三人的角度釐清脈絡
          ® 對方到底要什麼?
          ® 對方如何提出這個要求? 是嬌嗲幾句?語帶威脅?不耐煩? 具體描述當時狀況
          ® 當使用拖延戰術時, 對方的反應如何? 眼神如何? 手放在哪裡? 手勢如何? 站在哪裡? 語調如何? 整體情緒如何? 盡可描述
        □ 觀察自己的反應
          ® 理性面: 統計上, 受制者(被勒索人)的常見想法如下. 看有沒有與自己相似之處
            ◊ 對他讓步無妨
            ◊ 愛他就讓他快樂
            ◊ 善良的人就要幫助他人
            ◊ 如果我拒絕, 對方會覺得我很自私
            ◊ 只有我能解決這個問題
            ◊ 對他我從沒爭取成功
            ◊ 對方比我聰明
            ◊ 他真的很需要我
            ◊ 他比我重要得多
          ® 感性面: 自己的感覺如何?
            ◊ 氣憤/收到威脅/受到傷害/有罪惡感/惱火/不安全感/挫敗感/失望/錯誤/力不從心/命中注定/驚嚇/憂心/不貼心/痛心/目瞪口呆/中了圈套/困惑
        □ 回顧歷史, 遇到對方什麼反應時會直接認輸
          ® 大吼大叫
          ® 用力甩門
          ® 汙名指控 (如自私)
          ® 唉聲嘆氣
          ® 臉紅氣粗 怒髮衝冠
          ® 眉頭深鎖 一言不發
        □ 綜合以上, 歸納出因果, 再抽離離自身.
          ® 當情緒勒索者______, 我就覺得______ . 最後再補上一句: "這不是很有趣嗎?" (抽離自身)
            ◊ e.g.
            當我發現父親臉紅氣粗時, 就會感到非常害怕 -> 當我發現父親臉紅氣粗時, (就會感到非常害怕), 這不是很有趣嗎?
      § Step3: 擬定策略
  • Ch9: 做決定的時候到了
    ○ 評估對方的要求
      § 對方的要求,哪一部分令我最不舒服?
      § 對方的要求中, 哪一部分是可以接受的, 哪一部分是無法接受的?
      § 對方的要求會傷害人嗎? 是傷害到我還是傷害到別人?
      § 對方的要求有考慮到我的感受嗎?
      § 這要求本身或要求方式會讓我感到罪惡感, 得負責任嗎? 會有恐懼心理嗎? 是哪一部分造成這種感覺?
      § 這要求對我來說代表什麼?
    ○ 再依嚴重性將要求分類
      § (輕) 這要求沒什麼大不了
        □ 以往碰到這類要求, 我們可能會自動讓步. 但我們仍應檢視狀況, 尤其若其中有讓我們感到困擾的地方. 檢視方式諸如
          ® 這是固定的相處模式嗎
          ® 我們是否已經習慣把"沒問題"掛在嘴邊
          ® 若事情給你全權做主, 你會怎麼辦?
          ® 雖嘴上答應了, 但真的沒造成困擾嗎? 有沒有相關的生理/心理抗拒?
        □ 若要讓步, 僅做有意識的讓步
          ® 這要求不會有任何的負面影響. 雖對這要求不滿意但仍在可接受範圍. 當作朋友間的慷慨幫他一把
          ® 與其說是要求, 不如說是交易. 也就是下次碰到類似的狀況, 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條件要求對方.
          ® 只幫自己想幫的部分, 不舒服的部分將之打回票
          ® 若是雖有不能接受的部分但仍答應對方的要求, 要記下這次答應的原因並擬定未來拒絕的策略
      § (中) 若對這要求讓步, 足以影響我的自我完整性
        □ 檢測自我完整性與要求. 若我答應了對方
          § 我有堅持自己的原則嗎?
          § 我是否讓恐懼主宰生活?
          § 我會和對方產生衝突嗎?
          § 我是自己決定的還是聽人行事?
          § 我有遵守自己的承諾嗎?
          § 身心有抗拒反應嗎?
          § 我有出賣第三者嗎?
          § 我有說實話嗎?
      § (重) 這要求事關重大, 若讓步會對我或別人造成傷害
    ○ 策略性的讓步
      § 若客觀因素不允許拒絕對方, 則須調整未來策略. 如工作的老闆無法溝通, 但客觀因素我們仍需要這份收入, 目前我們無計可施. 策略性的指導原則:
        □ 仍需設停損點, 如影響健康.
        □ 重新定位. 往往現況不是"唯一的選擇". 如告訴自己"在未找到穩定的收入來源前, 按兵不動"
        □ 訂立時間表. 該採取什麼狀況以改變現況? 找新工作? 進修? 想辦法升職?
        □ 從細微處嘗試開始改變現狀.
  • Ch10 策略
    ○ 助於堅守立場的策略
      § 策略一: 非防禦性的溝通
        □ 有些勒索者會藉由情緒化的反應(吼叫/生氣/威脅/責難)施壓, 直觀上我們會採的措施:
          § 對他們的立論將之反駁
          § 當他們說正在承受痛苦時, 我們會希望了解痛苦在哪以及該如何減輕他們的痛苦
          § 嘗試獲得他們的認同
          § 嘗試解釋, 反駁, 道歉. 試著讓他們以我們的角度看事情
          然而, 上述反應具防禦性, 易使關係更緊張. 回應壓力時, 別馬上為自己提出辯護. 反正度方也聽不進去.
        □ 為了緩和對方情緒, 我們可以用不帶情緒的非防禦性溝通方式
          § 諸如
            ◊ 我很遺憾你這麼不高興
            ◊ 我能理解你看事情的角度
            ◊ 善意提醒冷靜下來. 怒吼/威嚇/退縮/哭泣都無助於解決問題
            ◊ 當你心情穩定些時我們再來聊聊
          § 充分練習, 並試想他們會有什麼回應
        □ 勒索者的常見回應
          § 威脅你劫難難逃(施暴者與自虐者)
            ◊ 勒索者的回應
              } 再也看不到孩子
              } 我要斷絕關係
              } 我要你付出代價
              } 沒有你 我辦不到
            ◊ 反擊勒索者
              } 這是你的決定
              } 我希望你不要那麼做 但我心意已決
              }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但我希望你想想 也許你會改變心意
          § 貼你標籤, 給你負面評價
            ◊ 勒索者的回應
              } 你光想到自己 沒顧慮到我的感受
              } 每個小孩都應該尊敬父母
              } 你怎麼那麼無情無義
            ◊ 反擊勒索者
              } 尊重你的想法
              } 很遺憾你會這麼不高興
          § 讓你說明再從中反擊
            ◊ 勒索者的回應
              } 你為什麼要那麼固執/自私
              } 你幹嘛小題大作
            ◊ 反擊勒索者
              } 我知道這會讓你不舒服, 但沒其他選擇
              } 我們當中沒有人是壞人, 只能說我們出發點不同
              } 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
          § 沉默以對的勒索者
            ◊ 不要
              } 期待他們採取行動
              } 央求他們回應
              } 任意答應他們的要求
            ◊ 要
              } 待在他們情緒和緩再與之溝通 (或留言給他, 等待回應)
              } 不要隨意攻擊他們 先讓他們安心. 但也要有心理準備, 若對方玻璃心,你的堅持對他們來說可能也是攻擊
      § 策略二: 化敵為友
        □ 把對方拖下水一起看問題. 依據人性, 一旦他們參與了決定就會較樂意將之實現
        □ 引出對方的好奇心
          § 我很好奇, 若…你覺得會發生何事?
            ◊ 我必須出門幾天, 在你生氣之前, 我很好奇你能不能幫我了解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只要離開一下你就會緊張兮兮?
      § 策略三: 條件交換
        □ 沒有人喜歡單方面的退讓. 用交易的方式取得共識. 交易的原則: 拿自己覺得沒那麼重要的換自己覺得重要的.
      § 策略四: 運用幽默感
        □ 在狀況還沒那麼惡劣的時候, 幽默感的玩笑是很好的工具
  • Ch11 衝出迷霧
    ○ 若狀況有改善, 仍要定期檢視有沒有走回頭路
    ○ 若狀況不佳時 (諸如週期性的低潮/焦慮, 童年的心理/生理創傷後症候群), 向外求助. 諸如走藥物或心理治療, 抑或新式的互動心理療法, 參加支持性團體, 個人成長探討等.